XR发展的困境-大模型仍难撼动
引子
2023年,科技巨头纷纷押注大模型,搅动互联网行业。繁荣背后伴随质疑,推动行业回归理性。元宇宙风潮曾经历类似场景,2021 年 Roblox 成为元宇宙第一股,Facebook 更名为 Meta。2023 年,ChatGPT 成为新热点,元宇宙似乎成为被遗忘的风口,XR 行业也随之寒风瑟瑟。XR 行业遭遇寒冬
投融资遇冷 2023 年上半年,全球 XR 行业投融资大幅下滑。2021 年,XR 行业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长 128% 至 554 亿元,2022 年却下滑 11.4%。2023 年一季度降幅继续扩大,同比下降 73.2%。年中略有回升,但 8、9 月再次下降。 大厂收缩、裁员 大厂 XR 业务线陷入寒冬。阿里达摩院 XR 实验室高层人事动荡,多位高管离职。腾讯 VR 部门裁撤 300 多人,转变发展路径。号称研发国内首款元宇宙产品希壤的负责人马杰离职。Meta 裁员 2 万多人,微软解散工业元宇宙团队。 设备销量下滑 2022 年全球 XR 设备销量同比下跌 21% 至 853 万台。2023 年一季度出货量进一步下跌,同比下降 33%。寒冬的原因
元宇宙回归理性 元宇宙被视为前沿研究方向,但爆火后迅速冷却。XR 行业作为元宇宙入口,不可避免受其影响。 技术瓶颈 当前 XR 设备存在佩戴舒适度、眩晕、延迟等问题。技术发展瓶颈阻碍行业发展。 缺乏现象级应用 XR 行业缺乏杀手级应用,无法吸引广泛用户。 内容生态不完善 XR 内容生态尚未成熟,优质内容稀缺。寒冬的影响
行业萎缩 投融资减少、大厂收缩,导致行业萎缩。 技术发展受阻 技术发展受限,创新步伐放缓。 用户体验受损 设备问题、内容缺乏,影响用户体验。寒冬何时过去?
XR 行业寒冬何时过去尚未可知,但以下因素可能影响其回暖: 技术进步 技术突破解决设备佩戴感、眩晕等问题。 现象级应用诞生 革命性的应用带动行业爆发。 内容生态完善 优质内容涌现,丰富用户体验。结语
XR 行业寒冬是转型阵痛的体现。善于投资未来的企业应深入洞悉行业问题,把握发展机遇。在技术进步、应用创新、内容完善的推动下,XR 行业有望走出寒冬,迎来新的篇章。大模型是什么意思
大模型指的是包含超大规模参数(通常在十亿个以上)的神经网络模型,这些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大模型特点
1、大规模数据集
大模型需要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以学习广泛的知识和模式。这有助于模型捕捉更复杂的模式。
2、多任务学习
大模型通常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这使得模型能够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语言模型可以学习词义、语法、语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3、模型架构和技术
大模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型架构和技术来优化模型的精度和效率。例如,Transformer模型可以用于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而卷积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处理图像识别任务。
4、参数规模大
大模型的参数规模非常大,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
二、大模型优点
1、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
大模型由于其巨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包括语法、语义和语境。
2、高精度的预测和决策
大模型在处理图像、语音和文本等复杂任务时,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预测和决策,这在许多领域如自动驾驶、医疗诊断中至关重要。
3、强大的特征学习和泛化能力
大模型通过训练能够学习到数据的深层特征,从而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能够适应不同任务和场景。
大模型实际应用
1、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翻译、语言理解、聊天机器人等。这些大模型可以生成高质量、流畅的文本,理解人类语言,并能够进行智能对话。
2、计算机视觉
大模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包括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生成等。例如,GAN网络模型可以生成高度逼真的图像。
3、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
大模型可以提高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准确度和自然度。
4、推荐系统
大模型在推荐系统领域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兴趣,从而更准确地为用户推荐适合的内容和产品。
5、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
大模型可以帮助汽车和机器人更好地理解环境和做出智能决策。
6、医疗保健
大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在诊断、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7、金融服务
大模型可以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欺诈检测。
8、内容生成和设计
大模型可以用来生成与指令相关的文本、图像、代码等内容,也可以对文字、图片进行设计。
9、数据分析
大模型在智能对话方面作用突出,还能够协助进行数据分析。
大模型是什么意思
大模型(Large Model)是指具有数百万或数十亿个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这种模型经过专门的训练过程,能够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复杂的处理和任务处理。
大模型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资源、存储空间、时间和电力等资源来保证它的训练和部署。相比之下,小模型(Small Model)是指具有较少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小模型常常运行速度更快,也更加轻便,适用于一些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较少的设备或场景,例如移动设备或嵌入式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大模型或小模型取决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用资源。大模型通常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推荐系统等方面表现良好,它们通常需要高性能计算资源的支持,例如标准的GPU或云端集群。
小模型适合解决一些简单的、小规模的问题,例如信用卡欺诈检测等,它们具有更快的推理速度,可以在低功耗设备上运行,例如智能手机或物联网设备。
大模型能解决的问题
大规模预训练可以有效地从大量标记和未标记的数据中捕获知识,通过将知识存储到大量的参数中并对特定任务进行微调,极大地扩展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在应对不同场景时,不再从0开始,只需要少量的样本进行微调。
再比如BERT已经训练好了,我们要做下游任务,做一个句子的情感分析。那么就会在BERT的输入token中加入一个 class token,这个和vit的做法一样,encoder以后用class token的向量做一下linear transoformation 和softmax和gt做损失训练,所以这一步可以直接初始化BERT模型的预训练参数做finetune,效果要更好。收敛的又快,loss又低。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或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刊发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同时,本网站不对所刊发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进行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文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