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营销效果差-B-To-是自身缺陷还是市场困境
知乎营销的基本策略
知乎是网络问答社区,连接各行各业的用户。用户分享着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知乎本身拥有强大的用户群体,而且用户群体综合素质高购买能力强,这一特点和小红书相似。我们知道有些品牌时尚美妆类产品单独靠小红书就能把市场做红火,而提供toB服务的企业单独靠知乎就能在某行业夺得一席之地。知乎营销是toB企业网络营销重中之重,建议精耕细作。
有关知乎营销的咨询,总结了一下,咨询最多的实际上就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品牌口碑优化的问题,第二件是通过知乎平台获客的问题。这篇文章将系统地解读下知乎营销的形式和技巧。
01 知乎平台的推广形式
浏览下知乎平台,基本上就是几个版块,开展网络推广可以切入的也就以下几种形式。
1、账号
知乎注册账号之后需要填写账户名,职业经历,一句话介绍等,这些信息体现了账号的调性,是可以植入一些宣传元素的。
2、文章
知乎文章是最普遍的形式之一,开通专栏账号都可以发布文章。
3、回答
问答是知乎最核心的版块,回答他人问题,顺带宣传自己最常规的形式。
4、想法
想法类似微博,微信的朋友圈,今日头条的微头条等,可增加账号权重。
5、视频
知乎近年开通了视频发布,知乎的视频权重分配得比较高,实操中注意关键词的优化。
6、评论点赞浏览
通过评论点赞浏览可以增加账号的活跃度和权重,同时评论也是一种推广形式。
02 知乎营销中的进阶推广形式
前面谈到的是知乎推广的最基本形式,形式简单一看就能明白,关键在于内容的创作能力和优化技巧。而知乎营销中有很多企业自己操作不了的形式,可以找专门的营销公司做进阶推广形式。
A、知乎热榜
策划全新的爆点话题或者营销事件,通过这个话题事件吸引用户的关注,从而达到营销效果,让品牌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曝光;此操作类似于事件营销,关键点在于能把话题搞热,能与品牌的诉求完美结合,实际执行之中难度偏大。实操中一般有人为的付费操作才可达到。
B、问答置顶
知乎平台不同于网络、网络、360等问答平台,知乎平台没有最佳答案选择这个设计,所有用户可以针对某一话题一直进行回复讨论,关注度最高的回答排在最上面。
在某一领域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下做高质量的跟帖回复,然后通过推广维护让回答置顶,这样后来者居上,获得更多的曝光,对企业品牌的口碑推广不无裨益。这个工作的难点在于文案的高质量,无质量的回答内容是难以顶上第一位的,所以很多企业虽然在做知乎推广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另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把自己的回答顶上第一位,这个要结合知乎自身的一些排序规则进行处理。
C、KOL推广
众所周知,知乎平台里有很多大牛,他们隐藏在各个角落,拥有大量的知乎关注,所以他们发声会对大量用户产生影响,这些人业界喜欢称他们为大V。布马与多个行业大牛保持合作关系,能够帮助客户找到适合自己企业推广的批量大V,通过高权重粉丝多的大V推广,迅速提升在知乎告知人群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D、知乎搜索口碑
知乎最常见的推广方式是问答口碑建设,通过问答的形式为企业品牌或产品进行口碑建设或网络推广。一方面知乎的权重比较高能够在各大搜索上占据显眼的位置;另一方面知乎平台覆盖主流的互联网群体,是单独的一个互联网生态系统,比较适合做品牌口碑建设方面的推广。
很多时候,知乎上存在一些关于品牌讨论,而一些内容观点并不利于企业的品牌形象,这时候建议企业采取应对机制,可以通过正面内容的覆盖冲淡反面话题,让其影响变得微乎其微。
03 知乎运营实战心法
知乎作为高知人群的网络问答社区,一直是网络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做好知乎营销意味着企业将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良好的品牌认知,所以如何玩转知乎营销一直是营销人士关心的问题,以下整理出知乎营销的四大内容心法,供大家参考交流。
实战心法一:营造好感
盘点的面子工程也就是名称、背景图、头像、居住地、所在行业、教育经历、个人简介、一句话介绍等。而这些都不要放过,这七个里面其中头像、所在行业以及一句话介绍比较重要。建议必须精心编撰,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和行业地位,这样您的观点和回答更能引起网友的关注,获得更多的点赞和评论。
账号名称是网友关注的一个点,有的小伙伴胡乱取一个或者一段字母像乱码一样,这是不利于推广开展的。如果是企业官方号可以叫品牌名或公司简称,如果是个人号可以用自己的真名或统一网名,和其他自媒体形成矩阵。
我们再来聊下头像。如果你运营的是企业号,那毫无疑问就是品牌logo或者公司logo了。如果是个人的话,那就自由选择性会比较大一点。有人喜欢拿自己的头像来放上去,而有的人喜欢拿一些自己喜欢的代表物放上去,比如自己喜欢的偶像、动漫人物以及一些阿狗阿猫等。如果你玩知乎,是为了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给自己提供一份社交背书的话,我们建议你还是放一张比较正式个人头像,其他情况则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定即可。
一句话介绍。一句话介绍就是跟在昵称后面的最显眼的表现自己特点的位置了。这个一般来说都会充满“营销”的味道。很多企业一般都会放上自己的网站链接或者引导微信公众号关注语。现在很多个人也是自媒体,所以很多人做知乎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为自己的其他平台引流,所以都会说“微信搜索xxx”等关注语。如果你只是玩知乎,那么就可以凸显自己的行业特性,比如你是做编程的美女,那我就是自己就是“一枚程序媛”等。所在行业为什么重要呢?因为这个是你的定位,比如你是做互联网的,你的问题答案可能很多都是关于互联网科技等,而别人再找你的时候,也是根据你的标签来去找的,所以所在行业必须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其他的诸如教育经历、居住地也是写清楚最好,别人关注你的时候也会有更大兴趣,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你自己,在你遇到一些好答案的时候,你想关注这个人,然后进去他的主页浏览了一下,没头像没签名没回答没动态……什么都没有,你还会有关注的欲望吗?所以搞好面子工程才给人足够的好感来关注,认可您的文章观点和回答内容。
实战心法二——找准定位
不管你是运营抖音、还是微信公众号、小红书亦或是其他如百家号等,你都会先给自己的内容定个格调,也就是别人认识你的一个标签。例如你是做产品运营的,那么你平时浏览知乎内容很多程度都是产品运营内容为主,而你也会关注一些在这个领域同样做得比较好的大号。那除了产品运营这些内容和个人大号外,还会关注产品运营的周边内容,比如科技、互联网、产品、技术、工具等内容和一些这些领域做得比较好的知乎号。
所以内容定位是你在运营这个知乎的时候,就需要确定下来的。在内容定位上,你需要注意两个点:第一个在运营知乎号的时候,不管是个人号还是企业号,在回答前面的问题的时候,还是不要偏离的太离谱。比如你是做金融的,跑去回答教育、生物、电影、体育等相关话题的问题,那就是有点跑偏了。第二个就是前期回答的问题慢慢积累了第一篇比较可靠的粉丝用户,慢慢将自己的话题范围扩大。比如你前面一直都在回答金融类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去接触一下房地产、互联网、理财、炒股等话题了,因为一个话题下的问题是有限的,那么不要将自己的话题范围给限死了,要回答一些泛金融类的问题。一来可以将自己回答的知识面扩大,二来可以收获更多用户的关注。
实战心法三——回答技巧
关注的人
在回答知乎的第一条问题的时候,需要有内容来源,虽然首页上知乎已经帮你推荐了一些话题问题,但可能不是跟你行业相关的,所以这时候你就需要去关注你的第一批人了。比如你找工业互联网话题下回答得比较好答主去关注,你就需要去搜索框搜索“工业互联网”然后进入检索页面,在右下角就有你想关注的优秀答主,通过他们来获取你的第一批精准内容来源。
回答的时间
回答的时间这个倒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在选取问题的时候,你这个时间倒也要根据热点来走。在没有很多行业热点话题的新闻的时候,选择什么时间点来回答问题就没关系。但是如果所在行业发生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那就要好好地借一波势了。这方面最好能够多关注一些主流媒体的、微博等渠道资讯,当热点事件可以被很多关注的时候就可以去知乎搜索一些关键词,先把相关问题关注一下,等大咖们陆续关注回答的时候就可以去回答了。
回答的频率
回答的频率建议一天不要超过两个问题,有些人为了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点赞数,就一天回答好几个问题,甚至好几十个问题,这样出来的效果适得其反。因为现在知乎也是推荐算法机制的,如果你的内容是比较好,初期得到一部分人点赞,官方就会把这个答案推荐给更多人阅读。而如果你是刷题,在短时间回答了好几个问题,知乎的机器算法就会默认把你归为有频繁刷题的作弊行为,严重关你小黑屋,轻一点就会限制你回答问题,同时你这个号的权重还会受到影响,所以回答的频率要适当控制一下,秉承“要质不要量”的原则去回答。
回答的字数
一般来看,很多优质回答字数大多集中在3000-4000字这个范围,不是说一定要回答够这个数字,而是这个数字的答案往往都会得到比较大的认可,点赞数也会很高。回答时可以一句话直击重点,可以从资源枚举,理论,故事这几大类来回答。一句话回答的话最好就是戳中要害或者调侃(最好用在最新鲜的时事热点上),资源枚举最好就是全面点,故事和理论都要充满细节。细节来自理论拆解、案例分析、个人经历都行,以个人经历最佳。
话题标签和问题质量
如果你在挑选问题来回答的时候,记得清两个原则:话题标签的关注人数一定要多以及此问题关注的人数也要人气比较旺。因为话题标签关注的人数多了,只要你这个答案有料到的,就能够推送给关注这个话题的用户,所以用户基数在,推荐的人数就会越多,而关注这个问题的人越多,推荐给他们的几率也是越大。
文末署名
很多人在回答完问题之后都会留下自己/企业的公众号等相关信息。而这个署名也是挺有讲究的。之前很多人在文末都会留下一个大大的二维码,但是现在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因为第一知乎官方的机器会识别自动帮你屏蔽点,第二就是现在用户现在挺反感这些行为的。所以你需要软一点。一般在文末署名的都有以下三大类型,目前这三大类型转化的效果都是不错的:
干货引导型
扩展阅读型
场景应用型
当然了,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一些以“卖乖取巧”型等其他方式署名,这样做的原因都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自己而已。
内心功法四——活跃互动
不要以为运营知乎,你就一味去回答问题就行,你还应该是跟用户互动、跟大咖互动。那要怎么加强互动呢?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第一、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如果有用户在评论区里面求助或者问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答案和方法,因为一开始你就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号,用户完全可以通过口碑传播把你传播出去,所以这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比较亲和以及能够有问必答的“专业人士”,普通用户就会发展成为铁粉了,而你的二次传播很多时候还得靠这群人帮你传播。
第二、自己在浏览一些行业相关干货资讯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跟行业的大咖互动,争取多露脸,下次你在某个问题下回答了比较好的答案,刚好这个大v又跟你互动过,说不定就会不自觉给你点个赞,那带来的量也是很大的。
第三、现在是内容的天下,知乎、微博、头条的互相撕逼,说到底还是人才和内容的竞争,把自己的内容深度打扎实了,才是根本。
谈到做知乎营销,营销方法虽说并不是很多,但是实施起来对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不低的,尤其是内容创作的要求较高。所以做知乎营销内容心法比方法更重要,只有掌握了知乎营销的内功心法,制造出给知乎用户带来价值的内容才真正能做好知乎营销。
知乎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问答社区,虽然不像网络问答有强大的网络做后盾,但是在网络口碑建设和品牌深度传播方面很受企业的青睐。
04 知乎营销实施要诀
事实上,很多企业明白知乎平台对于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去开展知乎营销,亦或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对知乎进行精细化营销。而知乎是高知聚集的平台,一些灌输式的粗暴广告在这类人群里难以发挥效果,所以分享几个开展知乎营销的要点。
1、开展知乎营销需要持续产出优质内容,配套的市场宣传团队内容建设难度大,因此想要做好知乎营销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内容建设人员和优质内容生产机制。
2、知乎平台更适合话题延展性强的企业主体来做,没有话题点的企业或产品不容易在知乎营销上取得成功。
3、在知乎做营销需要时间的积累,营销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因此知乎更适合做品牌口碑建设,不太适合做销售的直接转化。
结语
如今,互联网平台信息泛滥,用户不缺乏信息而缺乏有质量的信息,而知乎正是一个高质量信息的聚合平台,能在知乎营销方面取得成功,对品牌的可信度提升、产品认可度提升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ToB]产业互联网总结
产业互联网区别于消费互联网,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生产流程有效打通,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联结,实现生产的快速响应与协同。产业互联网当前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环境基础,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企业服务行业发展不足,产业互联网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产业互联网是流量红利枯竭带来的必然进程,也是互联网行业从注意力经济转向价值经济的途径。生产领域流程复杂、链条较长,产业互联网能够催生大量的节点型服务企业,产生新的机会价值。产业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积木式概念创新,而是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显现形态,其根本意义在于对产业形态及组织方式进行打破重塑。
产业互联网与金融、制造、物流、零售、文娱、教育、医疗这7大行业结合,显现出完全不同的应用特征。金融因具备资金流、信息流双重属性,可成为其他行业建立连接的切入点;制造、物流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建立新的信息连接对于产业升级、成本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零售行业受消费互联网推动,正在向上游渗透形成更有效的流通链条;文娱、教育、医疗行业也在经历产业互联网化变革,但是行业核心环节的非标准化程度较高,产业上下游价值信号的打通仍有一定难度。
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升级是行业服务者将原有的竞争壁垒进行产品化输出的过程。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需要从自身优势领域入手,形成IT、产业、互联网的综合能力,将服务进行产品化输出。
产业互联网概述:回归网络的连接本质
产业互联网概念
对传统产业各环节改造重塑,构建新型协同网络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连接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渗透的过程,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渗透传统产业链各环节并进行改造重塑的基础上,将生产流程有效打通,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联结,实现生产的快速响应与协同。
产业互联网是突破传统产业参与主体线性信息传导与被动型资源调度计划的模式,打破产业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新的供应关系,最终向分布式、去中心化思维发展。在产业互联网的作用下,行业参与主体之间的资源与信息快速交互、响应,最终将重组产业网络并形成价值生态。
产业互联网VS消费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回归连接的本质
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并非两个相互割裂独立的概念。相反,产业互联网是在消费互联网基础上,在生产端与消费端进行连接链条的补全和重构,最终通过连接的融合,让生产信号、需求信号、价格信号能够有效传递,资金与物品实现最高效流动。
产业互联网特征:打破与重塑价值逻辑
流量红利消失下的被动转型
产业互联网驱动互联网服务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是技术与商业形态成熟后的必然,但C端流量红利的消失,在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巨头向上渗透的合理路径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以消费端为入口,以技术为支撑,以平台为载体,建立了全新的行业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互联网 科技 巨头能够沿行业供应链向上渗透,完成供给端的赋能整合,实现业务协同和生产链条延伸。与其他行业相比,拥有这样的“超级整合者”的行业,生产与消费的联系更紧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融合更快速。生产端的提升与变革也为这些整合者带来巨大的生态效应。
去中心化重构创造产业链新价值
产业互联网推动产业链去中心化并重构新的中心
消费互联网以流量和注意力经济为基础,生产链条较短、供需关系简单、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形成了互联网寡头垄断的总体格局;而生产领域的产业参与者更加多样,产业链长且交错复杂,产业互联网将多条产业链的上游资源、中间商、服务企业、核心生产企业、终端消费者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多节点的生产网络,是信息流动的去中心化过程。艾瑞认为,生产网络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产业互联网领域难以出现全局性的垄断寡头。同时,生产网络的建立将形成多个连接的关键节点,催生新的节点型价值中心。
工业时代轮转,产业互联网改变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模式
自工业革命时代开始,以流水线为基础的精细化分工和大规模生产,几乎已经遍及所有行业,形成了由供给端驱动的生产-库存-营销-消费的供需模式。这种大规模生产的长周期、高库存、缺乏个性的特征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变化且多样的经济需求。产业互联网为工业革命以来已经形成的生产-消费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通过打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连接,形成需求-供给高度互动的快速反馈机制,推动全产业链的集成和创新。
赋予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与环节重塑能力
不再以概念创新为卖点,重整上下游核心环节是根本目的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有赖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不断加速技术开发商业化进程并寻求更多技术可落地的实际应用场景,但产业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积木式概念创新,其根本意义在于以线上化、数字化为基础,改造产业形态及组织方式,优化企业生产、经营、融资模式,并加强产业协同交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网络建设乃至跨行业共融发展。
具体来看,生产环节中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内容创作、经营销售与协同管理等核心环节,均可成为产业互联网通过技术渗透改造的对象。新型技术场景、平台、管理理念等要素也需要通过融入产业互联网塑造的新型网状关系而实现落地应用。
技术融合发展之后的产业形态显像
为新兴技术落地寻找多元化应用场景与组织方式
近年来,在本轮智能革命中新生的技术产业化扩散趋势明显,各类新兴技术在自身发展迭代的同时也在不断加速融合,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规模持续增加。其中,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能够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有效连接,移动计算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使智能终端成为产业互联网的末梢神经,云计算赋予产业互联网充足的算力支撑与资源共享机制,大数据能够对产业互联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及可视化使用,人工智能助力专家系统建立、人机交互与商业决策过程,5G提升通信传输效率并加速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裂变生成,区块链构建的可追溯信任机制可以为产业互联网安全提供保障……产业互联网的良好包容性可以为各类技术的场景化应用与融合性测试提供实验土壤,以检验技术的产业应用意义与商业化效果。
技术集成至特定阶段,可催生产业互联网形态多样化
随着智能革命的逐步深入,新兴技术在自身发展迭代的同时也在不断加速融合,推动实体经济业态发展与商业创新。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以实现互联互通、跨界重塑为主要目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5G等技术载体充分集成后,借助产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加速对各传统产业的渗透迭代过程,在检验场景化可行性与验证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发展出互联化、扩散化、外部激发等产业互联网形态发展特征。未来,产业互联网各参与方将持续加码各类新兴技术,产业互联网的形态特征显像会愈加多样化,催生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产业互联网应用:价值信号的路径重建
金融:资金融通叠加信息流通双重切入
金融是切入产业互联网服务体系的较佳入口
资金具有天然的信息属性,而金融的资金融通作用需要通过产业价值传递来实现。艾瑞认为,现代金融服务与信息的生产、传递和使用的关系日益紧密,经济活动“金融化”程度加深,金融资源和信息越来越成为生产活动的必备要素。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资金的高效流动与信息的快速连接具有天然的相关性,对于数字化、信息化服务难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金融工具可能是比信息平台更有效的产业互联网连接手段。
金融服务商在向上延伸做SaaS服务有一定优势
对于缺乏数据化和信息化的传统产业,产业互联网难以通过信息打通的方式实现连接,而金融服务商本身在产业链上占有优势,是这类产业实现连接的一个有力推动者。金融服务商能够通过“支付先行”向上延伸数据+技术+资金的打包服务。艾瑞认为,金融机构在产业互联网中的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金融服务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金融服务商能够成为类SaaS服务商的综合服务角色,也可能会像SaaS服务商一样形成整个生态。
制造:生产交付与深度服务持续融合
生产协作网络使得生产即服务(MaaS)成为可能
生产即服务(Manufacturingas a Service)是制造商共同使用生产基础设施网络的产物。在实现形式上,MaaS的雏形是生产者共享制造设备(融资租赁)和制造产能(代工厂)、以及消费者即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产品(共享3D打印)来降低成本实现灵活快速的生产。随着生产网络的组织能力和灵活程度提高,欧美等国家已经逐渐形成了专业的MaaS平台,为非周期性的灵活订单提供即时生产服务。
MaaS:工业制造领域优先切入分散程度高的离散制造业
工业制造可以根据生产模式分为流程制造业和离散制造业,其中离散制造业可以根据生产规模和分散程度分为重型离散制造和轻型离散制造。目前中国已经出现的MaaS服务商,如生意帮、云工厂等,主要服务于轻型离散制造行业。而重型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行业,由于产能集中、需求波动小、生产过程难以拆分,产业互联仍停留在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连通阶段,尚未出现成熟的MaaS服务商。艾瑞认为,由于这些产业特征,工业制造领域的MaaS发展需要将信息流动与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结合,形成以生产要素(而非单纯的信息)为中心的生产合作网络。
物流:新一代服务商加速多环节磨合
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圈,实现“飞轮效应”理想态
传统物流主要以支持体系的角色存在,追求规模经济,实现部分物流节点上的体验、效率、成本的最佳。随着5G技术及物联网传感器成本的迅速下降,物联网在端到端供应链使用场景中逐渐普及,实现物流场景中的人、设备、车及货物等万物互联。进而成就行业整体的“飞轮效应”理想态。
改造成本高是即时数据化连接推进缓慢的主要瓶颈
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用户对物流成本敏感度较高,这要求物流企业进行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从降本增效的角度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物流行业货运存量大、涉及环节多、流程复杂,行业供应链的整体提升需要的车货匹配、流程可视化、供应可调度等条件,对大多数需求方来说并非必要条件,同时涉及到大规模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增加,大大侵蚀短期利润,这是影响物流行业产业互联进程的主要原因。艾瑞认为,改造成本的限制意味着物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实现必然是渐进式的,其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竞争壁垒的不断提升和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
零售:消费互联网驱动下的重生
产业互联网打破传统零售供应链流通关系
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零售的下一阶段发展将集中在中介流通环节和B2B关系网络的重建上。传统零售供应链条呈现线性状态,各参与方之间依次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多级分销商网络实现价值和供需信号传递,传递效率较低,需求信息回流通路不畅。而消费互联网带来的数据网络、供应链基础设施有可能重新建立起分散的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直接联系,形成简单且高效的连接通路。
文娱:价值链一体化过程远未完成
内容平台使消费者同时成为生产者,参与价值叠加过程
在文娱行业,用户获取内容渠道的多元化和短视频、直播等 娱乐 平台的爆发,使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内容生产的过程中。普通用户不但能通过各类工具直接制作视频,成为内容的直接创作者,还能够通过互动、弹幕、投票、二次创作等多种方式影响作品内涵与创作走向。消费者作为生产者参与文娱内容生产,创建了一条去中心化的价值回流通路,使众多“素人”成为大众化 娱乐 内容生产者,更加快速、精准、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
教育:需求端复杂,易从局部切入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教育产业互联网的切入点
教育行业下游终端用户类型多,个性化需求复杂,在整个产业链上难以数字化触及,教育产业互联网化最可能成功的是从管理环节切入,实现软件及服务供应商的平台化管理。目前,教育产业仍然极度分散、各教育组织平行独立,导致优质资源配置效率很低。通过搭建专注教育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更科学地重组行业供需关系,进而改善产业成本结构。
医疗:产业互联网化仍然“步履维艰”
只有政府力量才能实质性推动医疗产业互联网
医疗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我国医疗系统由于具有强公共服务属性,行业发展受政府和社保机构的强影响,医疗资源长期供不应求,医疗机构(医院)连接意愿不强,上游供给端(医药企业)和需求端(医患病人)对产业的作用能力较弱,产业互联网化发展驱动力不足。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就医方式也在日益改善。但医疗机构、政府部门、服务企业之间存在深厚的数据壁垒,产业互联网在 健康 医疗事业中的发展还存在诸多挑战,医疗产业互联网化仍然“步履维艰”。
产业互联网行动:竞争壁垒产品化输出
机会空间和行动建议
行业分化与业务细分为产业互联网服务带来无限空间
虽然目前产业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进展不一,渗透程度总体不足。但在产业互联网的生产网络中,不同细分行业与不同业务环节的交叉能够创造出数量巨大的服务节点。这些节点内部也会进一步实现合作分工,形成新的合作网络。因此,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不断推进行业分化和业务环节细化,为服务者带来的机会空间几乎是无限的。产业互联网的终局绝不会是寡头垄断的统一市场,而是参与者多样且极度活跃的交叉创新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或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刊发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同时,本网站不对所刊发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进行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文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