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中的缓存技术-完整指南 (系统设计中的总体设计包括了哪几个方面)
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了解缓存以及它在不同类型系统中的工作方式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涵盖关于缓存的一切,从定义和重要性到不同类型的缓存以及实施的优秀实践。
1. 什么是缓存?
缓存是位于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原始来源之间的高速存储层,例如数据库、文件系统或远程 Web 服务。当应用程序请求数据时,首先检查缓存。如果在缓存中找到数据,它将被返回给应用程序。如果在缓存中找不到数据,它将从其原始来源检索,存储在缓存中以供将来使用,并返回给应用程序。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缓存,包括内存缓存、磁盘缓存、数据库缓存和 CDN 缓存:
- 内存缓存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主存中,比磁盘存储更快。
- 磁盘缓存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上,比从远程来源检索数据更快。
- 数据库缓存将经常访问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减少了访问外部存储的需求。
- CDN 缓存将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服务器网络上,减少了从远程位置访问数据的延迟。
2. 为什么缓存很重要?
在软件工程中,缓存在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将经常访问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应用程序可以减少操作的响应时间和延迟,从而实现更快速和更高效的处理。以下是一些缓存很重要的原因:
- 减少延迟:缓存可以减少应用程序对远程数据源的访问次数,从而减少延迟并提高响应时间。
- 提高吞吐量:通过消除对远程数据源的冗余查询,缓存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吞吐量并处理更多请求。
- 提高可扩展性:缓存可以帮助减轻远程数据源上的负载,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并支持更多并发用户。
- 提高容错性:如果原始数据源不可用,缓存可以提供数据,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容错性。
3. 缓存的类型
根据特定用例和被缓存的数据类型,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缓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缓存类型:
- 内存缓存:用于缓存经常访问的数据,以提供最快的访问时间。
- 磁盘缓存:用于缓存较大的数据集或不适合内存缓存的数据。
- 文件缓存:用于缓存文件系统中的数据。
- 数据库缓存:用于缓存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减少对底层存储的访问。
- CDN 缓存:用于缓存静态内容,例如图像和视频,以提升 Web 应用程序的性能。
4. 缓存替换策略
在实施缓存时,有一个缓存替换策略非常重要,以确定缓存变满时应删除哪些项目。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缓存替换策略:
- 先进先出 (FIFO):将最早添加到缓存中的项目最先移除。
- 最近最少使用 (LRU):将最近最少使用的项目移除。
- 最近最不经常使用 (LFU):将最近最不频繁使用的项目移除。
不同替换策略的比较:
| 替换策略 | 优点 | 缺点 | |---|---|---| | FIFO | 简单、 dễ实现 | 无考虑访问频率 | | LRU | 考虑访问频率 | 实现更复杂 | | LFU | 考虑访问频率 | 实现更复杂,无法处理频率相近的项目 |每种缓存替换策略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选择使用哪种策略取决于具体的用例。通常情况下,LRU 和 LFU 比 FIFO 和随机替换更有效,因为它们考虑了缓存的访问模式。但是,LRU 和 LFU 的实现可能更昂贵,因为它们需要维护额外的数据结构来跟踪访问模式。FIFO 和随机替换更容易实现,但在优化缓存性能方面可能不如 LRU 和 LFU 有效。
应谨慎选择使用的缓存替换策略,以平衡性能和复杂性之间的权衡。
5. 缓存失效策略
缓存失效是在数据不再有效时从缓存中移除数据的过程。使缓存失效是确保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准确和最新的关键步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缓存失效策略:
- 到期失效:当缓存项达到其预定义的生存时间 (TTL) 时,就会失效。
- 依赖失效:当缓存中的数据项依赖于其他数据项时,如果依赖项发生更改,则会使缓存项失效。
- 手工失效:当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明确请求时,缓存项被失效。
不同失效策略的比较:
| 失效策略 | 优点 | 缺点 | |---|---|---| | 到期失效 | 简单、易于实现 | 无法处理经常更新的数据 | | 依赖失效 | 准确、可靠 | 实现更复杂 | | 手工失效 | 灵活、易于控制 | 有可能忘记使缓存失效 |应该谨慎选择使用的缓存失效策略,以在性能和数据准确性之间取得平衡。
6. 缓存失效方法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缓存失效方法:
- 立即失效:当缓存项无效时,立即将其从缓存中移除。
- 惰性失效:当尝试访问无效的缓存项时,再将其从缓存中移除。
- 后台失效:异步地从缓存中移除无效的缓存项,以减少对应用程序性能的影响。
7. 缓存性能指标
在实施缓存时,测量缓存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它在减少延迟和提高系统性能方面是有效的。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缓存性能指标:
- 命中率:缓存命中次数与请求总数之比。
- 响应时间:从请求缓存到返回响应所需的时间。
- 吞吐量:缓存每秒处理的请求数。
8. 结论
缓存是优化系统性能和减少延迟的软件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可以减少对原始来源的请求次数,从而实现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好的可扩展性。缓存在各种软件应用程序中使用,从 Web 应用程序到数据库再到内容传递网络。
随着分布式系统在软件工程中的普及,缓存将继续在优化系统性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像 Redis 和 Memcached 这样的分布式缓存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流行,允许数据在多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之间进行缓存。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使用不断增长,缓存也将用于通过减少检索和处理数据所需的时间来优化这些应用程序的性能。
一个高级java工程师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和技术
宏观方面
一、 JAVA。
要想成为JAVA(高级)工程师肯定要学习JAVA。一般的程序员或许只需知道一些JAVA的语法结构就可以应付了。但要成为JAVA(高级)工程师,您要对JAVA做比较深入的研究。您应该多研究一下JDBC、IO包、Util包、Text包、JMS、EJB、RMI、线程。如果可能,希望您对JAVA的所有包都浏览一下,知道大概的API,这样您就发现其实您想实现的很多功能,通过JAVA的API都可以实现了,就不必自己费太多的脑经 了。
二、 设计模式。
其实写代码是很容易的事情,我相信您也有同感。但如何写得好就比较难了。这个“好”字包括代码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如何写出好的代码往往要借助一些设计模式。当然长期的代码经验积累,只要您用心,会使您形成自己代码风格。相信您的代码也比较符合代码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但既然前人已经给我们总结出了经验,我们何不踩着前人的肩膀前进?
三、 XML。
现在的系统中不使用XML几乎是不可能的。XML的功能非常强大,它可以做数据转换、做系统的配置、甚至可保存您的系统业务数据。因此您必须了解XML,包括它的语法,结构。您还需要比较熟练的使用解析XML的一些API,比如JDOM,SAX等,因为在我们一般的项目中,XML往往担当系统配置信息的作用,您需要用这些API解析这些配置信息,开发完美的项目。
四、 精通使用一种或两种框架。
“框架都会有许多可重用的代码,良好的层次关系和业务控制逻辑,基于框架的开发使你可以省出很多的开发成本”。这里希望您能精通,更多的是希望您能通过框架的使用了解框架的思想。这样您在开发一个项目时思路会开阔一些,比如您会想到把SQL语句与您的JAVA代码分开,再比如您会考虑把您的业务逻辑配置到XML或者数据库中,这样整个项目就很容易扩张了。
五、 熟悉主流数据库。其实真正比较大的项目都是有人专门做数据库的,但往往很多项目要求作为(高级)工程师的您也参与数据库的设计以及SQL的编写。所以为了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建议您还是多了解一些主流数据库,比如SQLSERVER,ORACLE,多连接SQL和存储过程以及触发器。如果您不是“科班”出身,您还需要补充一些数据库原理方面的知识。
六、 精通一种或两种WEBServer。
因为作为JAVA工程师,特别时想成为高级JAVA工程师的您,您不可避免地要部署您的项目到WebServer上,而且只有当您精通一种WebServer,您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使用它的资源,这往往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七、 UML。
您肯定想成为高级工程师,因此您有必要了解或熟练或精通UML,这取决于您有多大决心想成为高级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在比较正规的开发团队中,UML是讨论项目的交流工具,您要想做一个软件工程师,您至少要能看懂,您要想做高级工程师,您要能通过它来描述您对项目的理解,尽管这不是必须,但却很重要。
八、 站在高度分析问题:
这不是一个知识点,也不是通过书本就能学得到的。只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我比您还着急,我希望您更快的成为一个高级的软件工程师,而不是一个一般的软件工程师。希望您在工作中多向您的系统分析员、需求分析员、系统设计员学习,多站在他们角度上去看您在开发的项目。在最好在项目之初先在您的脑海里对项目有个大致的分析、设计,然后和他们进行比较,找找差别,想想缺点。
九、 工具。
您在这个阶段可能接触到不同的工具了,尽管您还需要使用JB或者IDEA,但能可能对ROSE,Together要多了解一些,因为您要画UML了。不要再对Dreamweaver等HTML编辑器情有独钟了,那些JSP页面让初级程序员去写吧
微观方面
Java部分
这是最基础的,对于一个java高级开发/设计人员,你需要对这一部分达到精通的水平,重点内容如下:
a.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封装继承多态接口)
b.字符串处理
包,包等常用包
异常处理
高级部分
I/O流
多线程技术
网络编程
后两项可以了解即可,如果项目需要可以深入研究
3.前端基本技能
* HTML + CSS网页开发
* JavaScript
* 浏览器兼容性 CSS hack(了解)
4.熟练使用JSP + Servlet进行开发
设计模式,原理,以及相关框架,如Struts
框架
7.缓存技术 session & cookie
8.熟练使用一种以上Java开发工具(Eclipse/MyEclipse/Jbuilder/Jcreator/IntelliJIEDA/NetBeans)
9.熟练使用XML
设计模式
工厂模式,单例模式 ==
反射机制
反射的各种用法
12.了解或熟悉 C, C++,
13.熟悉JDK的配置,环境变量
14.数据库oracle必学,其他最好了解一种以上(mysql,sql server,access==)
oracle: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游标,包,常用函数 ==
15.数据库原理
事务的原理,锁机制,表连接,复杂查询语句(工作经验),性能调优,锁表以及解决方案==
,连接池
,反向Ajax
协议,request 和 response的原理,HTTP status(了解常用的),Https原理
19.熟悉Linux基本命令,使用过Linux/Unix系统,可以编写shell脚本,可以在Linux上部署项目
20.了解windows系统批处理脚本bat
21.了解HTML5,最好学习过
22.熟悉一种JS框架,如Prototype
23.J2EE原理 熟悉一种以上web容器如Tomcat,JBoss,websphere,weblogic==
24.熟悉ant或maven
25.熟悉一门脚本语言,如python ,ruby
26.了解php/ asp
27.了解ftp协议及原理
28.熟练使用Junit测试,熟悉Mockito等测试工具
29,熟悉javac,javadoc,native,native2ascii等常用命令
30.熟悉常用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等,最好自己研究过一些的算法。
31.了解Flex(不学也没关系)
32.了解敏捷开发模式
33.工作流workflow至少用过一种,如OSworkflow,了解原理
34.使用过VPN了解其原理
35.熟悉jstl表达式和el表达式
36.熟悉webservice,WSDL,SOAP
37.图片处理,如图片上传,预览,限制大小等
38.版本控制工具,CVS VSS SVN
39,JSON技术,JSON+AJAX
40.分页技术,最好自己实现过不仅仅是用过要知道原理
读写txt,excel,JXL技术
原理,JVM内存管理,GC,Java堆栈池
44.熟练使用下面的工具:
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等
plsql,sqldevelop 数据库开发工具
outlook大公司都用
ue编辑器
浏览器控制台,调试
SHH/PUTTY 远程
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等
46. 使用log4j
47.使用过开放Api如网络,腾讯街景,新浪微博等
48.页面静态化技术(伪静态页面)
49.报表技术,使用过报表制作工具,如水晶易表。
50.定时任务,如Spring batch ,学会自定义batch任务(不适用第三方工具)
51.了解uuid
52.b/s 和 c/s架构
53.正则表达式
54.了解jndi jms
编码,乱码解决
57.开源网络编辑器,如ckEditor
58.二进制原理
59.使用过,了解过开源论坛框架,如discuzz
,Closure框架
61.了解大数据,云计算
62.搜索引擎搜索技术
63.软件工程,项目管理
分布式系统原理与范型的作品目录
第1章绪论11.1分布式系统的定义11.2目标31.2.1让用户连接到资源31.2.2透明性41.2.3开放性61.2.4可扩展性71.3分布式系统的硬件121.3.1多处理器系统131.3.2同构式多计算机系统15随着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信息系统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网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Internet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构建信息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如何在更为广域和异构的计算环境中有效地发布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布式系统正是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书是Tanenbaum先生在所著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总结了分布式系统方面的最新进展,重新撰写的力作,是分布式系统的权威教材。 本书循序渐进地、全面地、深入地讲解了分布式系统的原理,并列出了大量的范型。 本书的结构分为两部分: 原理和范型。 第一部分(第1~8章)详细讨论了分布式系统的原理、概念和技术,其中包括通信、进程、命名、同步、一致性和复制、容错以及安全。 第二部分(第9~12章)给出了一些实际的分布式系统,即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基于文档的分布式系统以及基于协作的分布式系统,介绍了一些实际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 全书结构清晰,内容全面经典,系统性与先进性并茂。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 从事分布式计算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也会从本书中受益匪浅。 本书是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参与本书翻译、审稿、录排的人员包括: 杨剑峰、常晓波、梁金昆、张丽萍、汪青青、朱志博、李敏、李静、李娟、张颖、朱剑平、刘颖、吴东升、杨战伟、郭宁宁、李楠、聂晶、刘恒、刘敏、刘洋、吕喜熹、马睿倩等。 全书由杨剑峰、常晓波和李敏负责统稿。 限于译者水平,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您工作的好帮手。 杨剑峰常晓波2004年5月前言本书的出发点是对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一书进行再版修订,但笔者很快就发现自1995年以来很多技术发生了改变,要完全体现出这些变化,仅仅对该书进行修订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写一本全新的书。 因此,这本新书有了一个新的标题: 《分布式系统原理和范型》。 标题的改变体现了对重点的调整。 虽然我们仍然讨论一些操作系统的问题,WWW作为已建立的最大的分布式系统,在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一书中完全没有提到,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操作系统。 而在本书中,它几乎占去整整一章。 本书分为两部分: 原理和范型。 第1章是对主题的总体介绍。 接下来的第2~8章分别讨论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理: 通信、进程、命名、同步、一致性和复制、容错以及安全性。 实际的分布式系统通常是围绕一些范型来组织的,例如“所有事物都是文件”。 接下来的第9~12章分别介绍一个不同的范型,并描述使用该范型的一些重要系统。 涉及到的范型包括基于对象的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基于文档的系统以及基于协作的系统。 第13章包含一份附有说明的参考书目,可供该主题的进一步学习使用,还包含本书中引用的著作列表。 本书是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大学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课程而编写的。 因此,本书有一个Web站点,站点中以各种格式放置了本书中用到的PowerPoint表和图。 要访问该站点,在页面上点击本书标题即可。 将本书作为教材使用的教授可以通过联系当地的Prentice Hall代理机构得到一本习题解答手册。 当然,本书也十分适合希望更多地了解这一重要主题的社会人士。 许多人以多种方式对本书作出了贡献。 我们尤其要感谢Arno Bakker、Gerco Ballintijn、Brent Callaghan、Scott Cannon、Sandra Cornelissen、Mike Dahlin、Mark Darbyshire、GuyEddon、Amr el Abbadi、Vincent Freeh、Chandana Gamage、Ben Gras、Bob Gray、Michael van Hartskamp、Philip Homburg、Andrew Kitchen、Ladislav Kohout、Bob Kutter、Jussipekka Leiwo、Leah McTaggert、Eli Messenger、Donald Miller、Shivakant Mishra、Jim Mooney、Matt Mutka、Rob Pike、Krithi Ramamritham、Shmuel Rotenstreich、Sol Shatz、Gurdip Singh、Aditya Shivram、Vladimir Sukonnik、Boleslaw Szymanski、Laurent Therond和Leendert van Doom,感谢他们阅读了部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我们的家庭。 Suzanne已经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了。 她从未说过“我受够了”,尽管这个念头肯定在她脑海里出现过。 谢谢你!本书使用指南我们使用本书中的材料已经很多年了,主要是用作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而且,这些材料还曾经作为为时1~2天的有关分布式系统和中间件的研讨会的基本资料,参加这些研讨会的人包括ICT专家(技术上的)。 下面是我们根据经验对本书使用方式提出的一些建议。 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教材如果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本书通常可以在12~15周内完成教学。 我们发现,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分布式系统由很多似乎彼此紧密结合的主题所组成。 在本书的组织上,我们按照不同的原理介绍这些主题,分别讲授各个原理,这对学生领会重点内容有很大帮助。 这样安排的效果是当第一部分(第1~8章)结束时,即在讨论范型之前,学生已经对本书主题在整体上有了一个相当好的把握。 然而,分布式系统的领域涵盖许多不同的主题,其中一些主题在初次学习时很难理解。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学生们随着课程的进展学习适当的章节。 从Web站点可以获得所有PowerPoint表,将它们预先分发下去,以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这种方法非常成功,并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 所有的材料都包括在一个为时15周的课程中。 大多数时间花费在讲授分布式系统的原理,也就是前8章所包括的材料上。 在讨论范型时,我们的经验是: 只需要介绍要点。 直接从书中学习每个案例的详细内容比在课堂上听授更加容易。 例如,尽管书中有关基于对象的系统的内容达80页之多,但我们只用一周的时间讲授这类系统。 下面是一个课程进度安排建议表(表0.1),其中包括每次讲座中包括的主题。 表0.1课程进度安排建议周主题章讲授内容1绪论1全部2通信22.1~2.33通信22.4~2.54进程3全部5命名44.1~4.26命名44.36同步55.1~5.2续表周主题章讲授内容7同步55.3~5.68一致性和复制66.1~6.49一致性和复制66.5~6.69容错77.1~7.310容错77.4~7.611安全性88.1~8.212安全性88.3~8.713基于对象的系统9全部14文件系统10全部15基于文档的系统11全部15基于协作的系统12全部并不是所有材料都需要在课堂上讲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自学特定的部分,尤其是细节部分。 在讲授时间少于15周的情况下,我们建议跳过有关范型的章节,让感兴趣的学生自己学习这些部分。 如果用于低年级的课程,我们推荐将本书的学习延长至两个学期,并增加实验作业。 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修改一些组件,使这些组件具有容错性、处理多播RPC等功能来使学生理解简单的分布式系统。 行业的专业研讨会在1~2天的研讨会上,通常将本书作为主要的背景材料使用。 然而,如果跳过所有细节,仅将重点放在分布式系统的本质上,则有可能在两天内讲完整本书。 此外,要使内容的表达更加生动实用,有必要重新安排章节的顺序,以提早说明原理是如何得到应用的。 对于研究生来说,一般是在了解原理的应用之前(有时甚至根本不了解原理的具体应用)先对原理进行为期10周的学习,但专业人士如果能了解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就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下面是一个为期2天课程的试验性进度表(表0.2),该表按照逻辑单元进行划分。 表0.2按逻辑单元划分的课程进度第1天单元时间(分)主题章重点190绪论1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260通信2RPC/RMI和消息传递360基于协作的系统12消息传递问题460进程3移动代码和代理530命名4位置跟踪690基于对象的系统9CORBA续表第2天单元时间(分)主题章重点190一致性和复制6模型和协议260基于文档的系统11Web缓存/复制360容错7进程组与2PC490安全性8基本思想560分布式文件系统10NFS v3和v4个人学习本书同样也适用于个人学习。 如果具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建议读者仔细阅读整本书。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仔细阅读所有材料,我们建议只集中学习最重要的主题。 下面的表格中列举一些章节,我们认为这些章节涵盖了关于分布式系统的最重要的主题(表0.3)。 表0.3自学内容章主题小节1绪论1.1、1.2、1.4.3、1.52通信2.2、2.3、2.43进程3.3、3.4、3.54命名4.1、4.25同步5.2、5.3、5.66一致性和复制6.1、6.2.2、6.2.5、6.4、6.57容错7.1、7.2.1、7.2.2、7.3、7.4.1、7.4.3、7.5.18安全性8.1、8.2.1、8.2.2、8.3、8.49基于对象的系统9.1、9.2、9.410分布式文件系统10.1、10.411基于文档的系统11.112基于协作的系统12.1、12.2或12.3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学习这些建议的材料需要花费的时间进行估算,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背景知识,对各种背景的读者很难做一个一般性的估计。 然而,如果一个具有全职工作的人抽出晚上的时间阅读本书,则可能至少花费几周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或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刊发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同时,本网站不对所刊发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进行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文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