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云平台国产CPU选型指南-深入解读关键因素 (信创云平台国企有哪些)
随着信创云的快速发展,虚拟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纷繁复杂的虚拟化市场中,保证信创云的稳定、顺畅运行是所有云计算开发者关注的重点。
信创云构建中的痛点
构建信创云时,面临的痛点在于核心组件(如虚拟化、网络、存储)与 x86 架构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组件通常基于开源平台进行定制,或是在英特尔平台上开发。由于这些底层软件对硬件有很强的依赖性,针对 x86 平台的性能提升对信创云生态并不适用。
国产 CPU 技术路线繁杂,与 x86架构的兼容性各不相同。这导致信创云或虚拟化需要大量解决兼容性问题。如果转译处理不当,会造成性能下降或系统崩溃。
海光 CPU 的优势
目前,海光处理器在兼容性方面表现更佳、更成熟。权威测试表明,海光 CPU 在 SPECCPU2017 测试中 intrate 得分为 212,在 Stream 测试中的内存带宽为 310GB/s,而其他架构产品的平均得分分别仅为 188 和 260GB/s。这些数据表明,海光 CPU 在计算能力和内存性能方面表现优秀,可以支撑云计算、虚拟化、数据库、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场景。
在一个规划局项目中,局内大部分应用和大数据运行在英特尔平台,同时也有保密性较高的应用需要运行在本地。该项目需要搭建全新架构来承载这类应用,并要求将所有云业务迁移到信创云,安全数据保存在本地。
综合考量后,项目采用 106 台海光芯片服务器搭建自研可控的超融合信创平台承载新建应用。在不改变新建应用软件架构的前提下,保证了应用性能,同时也将安全相关的数据内容落地到局内机房。
该方案整体优势如下:
- 充分利用旧的英特尔服务器,在混合部署期间降低复杂度
- 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降低运维成本
- 大幅减少部署时间,开发者体验良好
通过案例可以看出,海光 CPU 服务器的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等特点,使其非常适合信创计算场景。
总结
海光 CPU 在信创云中的应用充分证明了其兼容性好、性能优异等优势。对于信创云开发者来说,选择海光 CPU 可以有效解决兼容性问题,保障信创云的稳定、顺畅运行,为云计算、虚拟化、数据库等应用场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金融信创云平台建设意义?
金融信创云平台是专为金融行业设计和构建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简称“信创”),确保金融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并能够支持关键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类云平台具备以下特征:全栈服务:提供从底层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到上层应用软件的全面IT基础设施能力,形成完整的、兼容多技术路线的全栈云服务体系。 一云多芯:支持多种芯片架构如x86和ARM等,以应对不同场景下的国产化需求,保障在不同芯片平台上云服务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云原生:采用微服务、容器化、DevOps等云原生技术理念与实践,使得平台具有高弹性、可扩展、快速迭代的特点。 金融级可靠:针对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性、交易稳定性以及合规性的严苛要求,保证云平台具有高可用性、高性能及满足监管要求的能力。 此外,金融信创云平台还需要解决建设中的碎片化问题,实现架构灵活调整、能力持续演进,确保随着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平台能平滑升级并紧跟前沿科技趋势。
信创云是什么意思
信创云的意思:所谓的“信创云”其实是中国系统退出推出的一套城市信息化的综合体模式。
信创云,是指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背景下,以国产化的CPU、操作系统为底座的自主研发的云平台,统筹利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等软硬件资源,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高通用性、高可扩展性及快速、弹性、按需自助服务等特征,提供可信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能力。
云操作系统是云计算体系中的关键核心,可以整合海量基础硬件和软件资源,通过统一管理和资源调配,实现计算和存储资源按需灵活扩容,简化运维管理,大幅削减企业的总体拥有成本,推动更多政府和企业用户实现业务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信创云分类
信创云平台按照技术可以划分为3类: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以及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信创云平台按照服务模式可分4类: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行业云。
新一代全栈信创云,通过基于数字原生引擎的新一代数字原生架构,在企业级数据中心当中以一个云平台上统一承载、管理、使能全栈信创云产品与云服务,并可实现全栈信创云产品和云服务的OTA式平滑无感在线升级可进化。
替代性
对标国际云厂商的产品体系、服务模式,信创云的产品体系完整可用,涵盖计算、存储、网络,提供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行业云等服务模式。信创云平台与国产处理器、基础支撑软件等云计算基础组件兼容良好,可实现全面完整的替代。
自主性
信创云针对开源技术导向的云计算技术需拥有完备的原始资源;针对完全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核心技术拥有所有的技术资料、知识产权、源代码;云平台中不存在恶意后门并可以不断改进升级或修补漏洞,不受制于其他技术壁垒。在基础设施即服务中,对底层的各种国产化资源的聚合协调,运维管理更加兼容适配。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或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刊发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同时,本网站不对所刊发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进行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文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