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 >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飙升-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协同效应-虚拟现实加速发展 (人工智能算力股票龙头一览表最新)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飙升-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协同效应-虚拟现实加速发展 (人工智能算力股票龙头一览表最新)

admin8个月前 (04-21)数码53

虚拟现实(VR)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它通过创建逼真的沉浸式环境,让用户体验身临其境的虚拟世界。从工业生产到医疗保健,再到娱乐和教育,VR 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和机遇。

VR 技术的应用领域

  • 工业生产: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设计和故障排查。
  • 医疗保健:模拟手术,提高诊断准确率,培训医学生。
  • 娱乐:提供沉浸式游戏体验,打造虚拟影院,创造虚拟主题公园。
  • 教育:增强互动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增加实践机会。

VR 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 VR 技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位列世界第二。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 2026 年,整个沉浸式应用产业规模将达到千亿元以上。

在应用场景方面,VR 技术目前涵盖以下三大类:

  • 大众消费(游戏、娱乐、教育)
  • 公共服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
  • 行业赋能(工业生产、零售、旅游)

VR 技术的创新突破

随着技术的发展,VR 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例如,AR(增强现实)技术与 VR 技术相结合,可以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中,提供更加丰富的交互体验。

5G 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进步,为 VR 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使得远程协作和低延迟的 VR 体验成为可能。

VR 产业的布局

随着 VR 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布局 VR 产业,将其视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例如,江苏省昆山市就将 VR 技术作为重点产业,成立了专门的赋能中心,吸引了众多传统电子信息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一条完整的 VR 产业链。

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为各个行业创造新的机遇和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持续发展,VR 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速元宇宙落地场景将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工信部等五部委近日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

受访专家表示,该行动计划为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元宇宙相关产业也是重大利好。作为元宇宙的关键入口,虚拟现实相关产业有望做强做大,也将进一步完善元宇宙产业生态体系,共同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市场高增长趋势显现多地抢滩布局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政策框架逐步搭建,为虚拟现实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据悉,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被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总体来看,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起步晚、发展快。最近几年,随着政策持续加码、资本不断投入、应用场景需求日益增长,同时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不断突破,虚拟现实产业走向高速发展。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会长郑定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执行主任、火大教育校长于佳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就发展现状而言,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在突破关键技术、丰富产品供给、推动行业应用等方面成效显著。行业应用领域,虚拟现实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影视文化、教育培训、购物商贸等方面取得广泛应用。

我国虚拟现实市场前景广阔,颇受资本青睐。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AR/VR)市场总投资规模接近146.7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8.5%。其中,中国AR/VR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AR/VR市场IT相关支出规模约为21.3亿美元,并将在2026年增至130.8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单一国家市场。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西省等多地纷纷发布相关政策,着力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如,2022年6月份,山东省发布的《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3条具体举措,包括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重大技术创新等;7月份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数字消费能级提升工作方案》提出发展超高清显示、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产品;7月份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虚拟现实生态布局。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有望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多个省市抢滩布局虚拟现实产业,主要源于其对拉动数字经济增长、促进自主创新、集聚优质人才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优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元宇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陈晓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于佳宁认为,目前来看,虚拟现实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存在一些现实的约束条件,离真正具有低延迟、高沉浸的理想体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虚拟现实终端为第一入口元宇宙生态体系有望完善

安信证券研报提出,虚拟现实是元宇宙的技术本质,即模糊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边界,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可以替换为元宇宙的应用。

受访专家也认为,虚拟现实与元宇宙关系密切,虚拟现实产业的壮大将优化完善元宇宙生态体系。

元宇宙将推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为了实现沉浸式体验,VR/AR技术是元宇宙发展的必经之路,而VR/AR终端是元宇宙的第一入口。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廖一秀子表示,VR通过创造虚拟世界,使用户可观察、触摸虚拟环境中的事物并与之进行交互,赋予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的深度沉浸式体验,AR则是将虚拟信息与真实物理环境叠加至统一画面或空间,使用户可以看到虚拟环境的同时,又可以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

陈晓华认为,对于元宇宙来说,VR/AR技术是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必经之路,一旦虚拟现实技术走向成熟,电商、娱乐、社交、会议等细分领域将加速融入元宇宙并迎来质的体验提升,也将进一步完善元宇宙产业生态体系。

元宇宙的行业应用与虚拟现实技术息息相关。虚拟现实是元宇宙的基础性底层技术之一,也是众多元宇宙相关企业的重要布局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元宇宙视为虚拟现实技术、产品、服务与应用的集合体。鼓励发展虚拟现实,就是在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赋能,希望在元宇宙相关前沿科技领域占据先机。欧科云链高级研究员蒋照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虚拟现实虽是元宇宙的关键技术之一,但仍需要与其他技术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元宇宙相关产业发展,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迭代更新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元宇宙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但仍离不开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应用。于佳宁表示,元宇宙的创新,本质上就是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物联网、VR/AR、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数字技术的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未来元宇宙并不仅仅是基于单独某一项技术的发展,关键是用技术和生态把点连成线,不断融合创造新价值。

元宇宙的核心价值在于产业价值。于佳宁进一步说,元宇宙最关键的应用场景是产业场景,发展元宇宙绝不能脱实向虚,而是要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切实赋能实体经济。

为什么要重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如何?

——预见2023:《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网络网络(BAIDU)、腾讯(TCTZF)、阿里巴巴(BABA)、科大讯飞()等。

本文核心数据: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分布情况、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情况、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轮次分布、人工智能各技术方向岗位人才供需、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高校名单、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人工智能行业代表性企业区域分布、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派系、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1、人工智能定义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将其视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指出其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可分为三个下属行业,分别为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消费相关设备制造和人工智能系统服务。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涵盖行业庞大

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主要是包括AI芯片等硬件设施及云计算等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服务和算力支撑;技术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以模拟人的智能相关特征为出发点,构建技术路径;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延伸,集成一类或多类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面向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始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人工智能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分别是1956-1970年、1980-1990年和2000年至今。

1959年Arthur Samuel提出了机器学习,推动人工智能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期。此后70年代末期出现了专家系统,标志着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美国和日本立项支持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期,期间人工智能相关的数学模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著名的多层神经网络、BP反向传播算法等,算法模型准确度和专家系统进一步提升。期间,研究者专门设计了LISP语言与LISP计算机,最终由于成本高、难维护导致失败。1997年,IBM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arry Kasparov,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当前人工智能处于第三个发展高潮期,得益于算法、数据和算力三方面共同的进展。2006年加拿大Hinton教授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极大地发展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提高了机器自学习的能力,随后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为代表的算法研究的突破,算法模型持续优化,极大地提升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准确性,如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等。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普及,全球网络数据量急剧增加,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PU、NPU、FPGA等各种人工智能专用计算芯片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机器处理海量视频、图像等的计算能力。在算法、算力和数据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行业政策背景:行业发展从技术过渡到产业融合

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与创新,《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产业政策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长期保障。

2017年之前,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突破方面。从2017年开始,政策的重点已经从人工智能技术转向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从2018年两会发言的不完全汇总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将是未来的重点,包括科技部、工信部、民政部等官方部门和网络、腾讯、联想等民间代表,均提出了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医疗等。

2019年,两会更是将“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社会的赋能被给予最高层次的期待。在工业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智能+”的理念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供了最广阔的落地空间和回报想象。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更能反向助推技术自身的迭代和进步。

2020年,明确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建设重要一环,“十四五”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并且各省市也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打造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行业发展现状

1、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占比最高的核心技术

从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分布看,计算机视觉技术占比最高,达到34%;其次是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占比分别为18%和17%;智能语音技术、自然语音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的热度也较高,分别占比8%、8%和7%。

2、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注: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典型的融合交叉产业,对产业统计口径的不同会带来市场规模数据上的出入。下文整理了统计口径不同的三大研究机构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的测算数据,以期展现多方视角。其中:中国信通院统计口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统计口径>中国电子学会统计口径,三大研究机构的统计口径在图表下方注明。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资本和人才的驱动,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4041亿元,同比增长33.3%。

注:中国信通院对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测算口径包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及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即包括人工智能硬件、软件及服务市场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测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为1300亿元,同比增长38.9%。

注:中国电子学会对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测算口径包括: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对话式AI、机器学习(含自动驾驶)、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软件、AI芯片等核心硬件

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公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测算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58.2亿元,同比增长35.4%,总体上看,当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主要包括软硬件)市场规模增速大于整体产业市场规模增速,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市场发展相对缓慢。

注:①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范围包括: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市场,不包括服务市场规模;②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尚未发布最新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测算数据

3、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政府城市治理和运营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主要客户来自政府城市治理和运营(公安、交警、司法、城市运营、政务、交运管理、国土资源、监所、环保等),应用占比达到49%,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8%和12%。

企业和政府对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升温。在决定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各个环节,都已能够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AI 核身帮助人们安全生活、远程交易、便捷通行;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分析预测、科学决策;人机对话提升了拜访登记、服务响应中的用户体验。人工智能将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推动社会进入智能经济时代。前瞻估算,目前中国大型企业基本都已在持续规划投入实施人工智能项目,而全部规上企业中约有超过10%的企业已将人工智能与其主营业务结合,实现产业地位提高或经营效益优化。

4、资本更倾向于人工智能企业的早期投资

截止2022年10月9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总计共有6486起投融资事件发生,总计融资金额为9994亿元。其中2014-2018年在融资事件及融资规模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8年融资金额达1366亿元,融资事件1049起。2019-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相较之前冷静不少,融资事件有所下降但是融资规模有所上升。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资本市场再次迎来增长大潮,投融资事件数量及规模均达到历年峰值,分别增长至1066起和3062亿元。截止2022年10月9日,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共有投融资事件532起,融资金额达到1008亿元。

注:2022年数据截至10月9日,下同,不再赘述。

从我国人工智能行业融资轮次分布情况来看,由于初创型企业融资金额与估值相对较合理,泡沫较小,因此资本更倾向于人工智能企业的早期投资,2014-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天使轮和A轮占比最高。随着人工智能市场板块的逐渐成熟,早期的投资占比逐渐降低,人工智能投资轮次逐渐后移。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A轮融资占比下降至37.9%,C轮融资占比则上升至11.37%。

5、技术方面人才不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相关数据,人工智能不同技术方向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说明该技术方向的人才供应严重不足。从细分行业来看,智能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的岗位人才供需比分别为0.08、0.09,相关人才极度稀缺。

注:岗位人才供需比=意向进入岗位的人才数量/岗位数量。

相对国外,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加快推进,多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虚拟现实加速发展

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资格。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人工智能竞争能力遥遥领先

从1990年至今,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城市格局几经变化,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变现稳定,这些城市都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在互联网业发展中也排名靠前。这些城市均强化科研与人才优势、加速补充完善人工智能自身及面向行业落地的产业链、建设示范性智能应用场景、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相关标准体系、推动公共资源共享、提升城市环境与宜居性、支持系统性超前研发布局等措施将成为城市把握人工智能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的谋划方向。

在2021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区域竞争力排名中,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属于第一梯队;排名第六至第十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辽宁省和湖南省。

在四大都市圈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长三角,排名第二的是京津冀,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珠三角和川渝地区。

2、企业竞争:参与者众多,主要分为三个派系

从企业的竞争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派系,分别是头部平台代表企业、融合产业活跃企业、技术层面代表企业。

人工智能平台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有网络、阿里云、腾讯、华为、京东和科大讯飞;而小米、平安科技、苏宁、滴滴是融合产业较活跃的企业;技术层企业代表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作为独角兽公司。

从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来看,根据胡润排行榜,商汤科技以500亿元的价值位列2021年胡润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排行榜首位;其次,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地平线机器人与明略科技也具备较大的市场潜力,价值均超200亿元。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建设继续推进,高质量、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已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十四五及未来十余年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转型与应用,以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都作出了部署。

2、“十四五”期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

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为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科技部于2019年8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旨在有序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截至2021年3月末,我国已有14个市+1个县获批建设试验区;至2023年,试验区数量预计将达20个左右。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或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刊发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同时,本网站不对所刊发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进行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文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标签: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飙升-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协同效应-虚拟现实加速发展 (人工智能算力股票龙头一览表最新)” 的相关文章

和增强现实-的最新技术进步及其在游戏领域的应用-虚拟现实-AR-VR (增强现实是什么)

和增强现实-的最新技术进步及其在游戏领域的应用-虚拟现实-AR-VR (增强现实是什么)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 (AR) 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些技术为游戏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革命,让玩家们沉浸在更加真实、生动的游戏世界中。 虚拟现实 (V...

真实感渲染与交互-生成式模型在虚拟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真实感渲染与渲染区别)

真实感渲染与交互-生成式模型在虚拟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真实感渲染与渲染区别)

引言 虚拟现实 (VR) 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和传感技术创造逼真虚拟环境的沉浸式体验。在 VR 场景中,真实感渲染与交互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用户的沉浸感和整体体验。 真实感...

虚拟现实-VR-探索数字世界的无限可能-技术的多维应用 (虚拟现实vr乐园)

虚拟现实-VR-探索数字世界的无限可能-技术的多维应用 (虚拟现实vr乐园)

虚拟现实:改变多个领域的沉浸式体验 简介 虚拟现实 (VR) 技术彻底改变了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它通过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三维虚拟环境,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VR 不仅仅适用于游戏和娱乐...

VR-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之间的区别-AR-与 (vr虚拟现实开发)

VR-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之间的区别-AR-与 (vr虚拟现实开发)

简介 虚拟现实 (VR) 是一种完全的数字化体验,通过头戴式显示器、手套或控制器等设备来创建一种虚拟世界。用户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感受到自己在真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的体验,比如登上高山、潜入海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