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发现历史珍品的人是谁 (发现历史珍品:探索通州博物馆里的宝藏)

发现历史珍品的人是谁 (发现历史珍品:探索通州博物馆里的宝藏)

admin10个月前 (01-29)旅游16
发现历史珍品

历史珍品的发现者通常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保护工作者或者普通的文物爱好者。他们通过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分析,寻找并发现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为后人揭示过去的历史和文化。

在通州博物馆里的宝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发现者是如何努力寻找和探索历史珍品的。

考古学家是历史珍品的重要发现者之一。他们通过系统的考古调查和挖掘,寻找地下埋藏的文物和遗迹。通过对遗址进行挖掘,他们可以发现各种珍贵的历史遗物,如古代陶器、器物、铜器、玉器等。考古学家们通常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他们依靠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深入挖掘并保护这些历史遗产。

历史学家也是发现历史珍品的关键角色。他们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古代文明和文化,从而寻找并发现与历史相关的珍贵文物。历史学家会深入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解读,揭示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宝贵信息。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文物保护工作者也是发现历史珍品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们负责对已经发现的历史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研究。文物保护工作者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对历史文物进行细致入微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其保存完整,并尽可能还原其原貌。他们的努力让历史文物得以长久保存,并为后人提供了研究的基础。

而普通的文物爱好者也可以成为发现历史珍品的人。他们热爱历史文化,对历史遗产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和收集历史文物上,通过赶集市、拍卖行等渠道寻找独一无二的古董或文物收藏。他们的热情和努力使得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得以流传下来,并为广大观众所见。

历史珍品的发现者可以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保护工作者或者普通的文物爱好者。他们通过各自的方式和努力,寻找和发现珍贵的历史文物,为后人揭示了过去的历史和文化。他们的工作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谁知道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辽宁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7大类11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就有486件(套)。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介绍说,为了在免费开放后让观众看到最好的展品,辽博不惜拿出镇馆之宝,推出了7大有特色的展览。
清宫散佚书画是辽博最知名的品牌,这些末代皇帝溥仪偷运出宫的历代书画珍品平时深藏库中,50多年中仅公开展览过10余次。
值此免费对外开放之际,辽博举办《清宫散佚书画国宝特展》,120件昔日深藏宫闱禁地的宝贝将分期分批展出。
首批亮相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墨迹《东晋楷书曹娥诔辞》、唐代仕女画孤品《簪花仕女图》、唐代“草圣”张旭墨迹《古诗四帖》等20多件。
此外,《辽河文明展》《中国古代碑志展》《中国古代货币展》《辽代陶瓷精品展》《明清工艺品展》《历代状元墨迹特展》等也是精华荟萃。
十大镇馆之宝一、传奇国宝《瑞鹤图》 《瑞鹤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赵佶书画中的珍品,难得的是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
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
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
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鹤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
“瘦金体”的出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个性化风格,对后世亦颇有影响。
二、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全高52.2厘米,上为一直径12.9厘米的大球,镂雕祥云缭绕,十余条健龙或藏头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于云层之间;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
三节台柱,上为六层透雕小象牙球,纹饰同顶上之大象牙球;下有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顶柱状承盘,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三、唐《簪花仕女图卷》 唐代宫庭画家周■善画贵族仕女。
他笔下的人物衣纹劲简,色彩柔丽,细致地描绘了贵妇人闲适生活及孤独空虚甚至带有伤感的精神状态,在挖掘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方面更趋深刻。
他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主要表现唐代宫廷仕女生活,是体现唐代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传世巨作,是一件杰出的艺术珍宝,为该时期书画作品中所不多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学价值。
画中人物丰盈的体态,华丽的着装,加之精巧高雅的表现技巧,充分展现了唐贞元年间贵族生活的一个侧面。
四、万岁通天帖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以王羲之十一世孙王方庆进献的王氏一门书帖原迹为底本,由弘文馆书手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为存世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诸摹本中时代最为可靠、钩填最精到者,堪称“天下真迹一等”。
王羲之的书法传世的有两类: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二是唐代蜡纸钩摹的墨迹本。
至于他直接手写的原迹,在北宋时只有几件,后来都丢失或被毁掉了,只剩石刻拓本。
所以这件唐代的手卷虽为摹本,但其双钩填墨的描摹技法使其如实的反映了王氏一门的书法风格,而且其内容丰富,包括王氏一门七人十帖,为我们研究王氏家族书法承传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实证资料。
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看过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藏品后曾评价说:“唐摹王羲之帖,不论是现存的或已佚的,能确证为唐代所摹的已然不易得;如可证在唐代谁原藏、谁摹、何年何月,一一可考的除了这《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外,恐怕是绝无的了。
” 五、一刀平五千钱 历代钱币是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特色之一,辽博馆藏货币类文物共计7649余枚,上迄夏商时代的贝币,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及流通纪念币,历史跨度巨大,序列性极强,而且不乏多种珍稀品。
其中,一刀平五千钱就是稀世之宝之中的珍宝,它又称金错刀,青铜材质,钱身由刀环与刀身组成,刀环形如大钱,上有黄金错成的“一刀”两篆字,刀身形如刀,上铸有“平五千”三篆字阳文。
表面无锈迹,有深褐色包浆,因长期被人收藏抚摸,所以轮廓圆浑,铜色温润;错金字平坦光灿,铸造美观精致,十分工整,是难得的珍品,被后世誉为“钱绝”。
这枚曾经被李佐贤收藏的金错刀,是王莽统治时期(公元7年)开始铸造的,当时规定一枚金错刀折合五铢钱五千枚,两枚兑换黄金一斤。
六、《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刊刻于碑石上的官定儒家经书。
由权威学者蔡邕、李巡等人主持修订文字。
碑刻内容包括《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刊刻于64块巨型碑石之上。
《熹平石经》因始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而得名,又称“汉石经”。
此石经经文每字只用隶书一种字体镌刻,所以又被称为“一字石经”。
石经刊立于当时的国都洛阳太学讲堂门前东侧供学子观摹。
七年后即逢汉末之乱,董卓烧毁洛阳宫庙,太学荒废。
隋开皇六年,石经被载入长安。
其后损毁成今之残石并散失于全国各地。
石经残石原为近代学者马衡收藏。
其中的一部分为罗振玉购得,后为辽宁省博物馆保存。
《熹平石经》以标准的四分体隶书写就,结字端庄秀美,气势沉静。
七、清刻历史故事画象牙板 清刻历史故事画象牙板一套12块、在长10.2、宽6.7厘米的象牙板上用微雕的手法刻绘唐尧、虞舜、夏禹、周武王、周成王、汉高祖、汉光武帝、汉昭烈帝、唐太宗等十二位著名人物的民间传说。
故事分别为轩辕创造指南车、武王大会孟津、汉高祖置酒沛宫、汉昭烈帝三顾茅庐、唐太宗嘉纳十思等。
雕线内填黑漆,如同白描人物画。
微雕,俗称“鬼工活”,意思是人的工力所不能及,此套作品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雕线遒劲流畅,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如《唐太宗嘉纳十思》中的唐太宗垂眉顺目,面容谦和,对面隔桌平坐的谏官头戴官帽,双臂置于桌上,扬眉展目,振振有词,一副反客为主的姿态,整个画面表现出谏官直言不讳、唐太宗从谏如流的和谐场面。
八、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后期,约距今5000~6000年。
是辽西地区空前绝后的玉器繁荣时期,在玉器的器型种类和数量上都有飞跃性的进展。
辽宁建平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
龙体蜷曲,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
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
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
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九、《山茶蛱蝶图》 缂丝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品,它以本色生丝为经,各色彩丝为纬,用“通经断纬”的织法织成,正反面的花纹和色彩完全相同。
南宋高宗(1127~1162)时著名的女缂丝艺术家朱克柔,辽博馆藏的《山茶蛱蝶图》就是她的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作品,该图缂织迎风盛开的山茶花,左上角一只蝴蝶向山茶飞来。
山茶花的花瓣重叠清晰,层层褪晕表现明暗的变化。
叶脉清楚,在风中反转的前后片也表现的惟妙惟肖。
最奇妙的是一片叶子被虫咬的痕迹也表现得真实生动。
这两件作品全部平织,没有钩织,使整个画面干净利落,主题鲜明,色彩的选择恰倒好处,不愧为传世名品。
十、清徐扬《姑苏繁华图》 清代徐扬所作的《姑苏繁华图》卷长12.5米,是辽博馆藏书画作品中比较长的一幅作品。
徐扬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很受乾隆的器重和赏识。
此图是他怀着感恩的心情,倾力绘制的风俗画巨作,画面设色淡雅,格调清新自然,绘有渔犊书樵等各色人物4000余个,精致而生动地表现了清乾隆年间苏州一带的繁华景象。

揭秘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

最富传奇色彩的探险者兼考古学家的荧幕形象可能要数系列电影《夺宝奇兵》中的主角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了,他首次登上银屏是在1981年。
几十年来,全世界都看着他在秘鲁茂密的植被中用砍刀劈出一条通道,驾驶飞机离开上海,勇敢地进入老鼠出没的威尼斯地下墓穴。
最近一次,他甚至偶然撞见了拥有水晶头骨的外星生物乘坐一艘由神庙改装而成的宇宙飞船飞走了。
尽管如此,印第安纳·琼斯也并非是一个纯粹的虚构人物,而是 几位真实存在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结合体 。
其中便包括重新探索了马丘比丘,即所谓“印加失落之城”的 海勒姆·宾厄姆 ,和曾洗劫埃及陵墓和神庙的马戏团大力士 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 。
[意] 马克·罗塞(Mark Rose) [比] 埃蒂 ·博恩-穆勒(Eti Bonn-Muller) [意] 乔治·费雷罗(Giorgio Ferrero) 2020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海勒姆·宾厄姆 海勒姆·宾厄姆是20世纪著名的考古学家,也是耶鲁大学教授。
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能拓宽自己对拉丁美洲的了解,以便与学生们分享。
但是,在一次探险之行中,他来到印加帝国的古都库斯科(Cusco),便转而对所耳闻的 “印加人最后的安息之地”比尔卡班巴 (Vilcabamba)的传说产生了兴趣。
他对寻找和探索印加最后一个据点的想法非常着迷,便于1911年7月在耶鲁大学和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财政支持下随耶鲁大学秘鲁科学探险队(Yale Peruvian Scientific Expedition)返回秘鲁。
带着17世纪的著述,在当地一名警察的引领下,这支小分队骑着骡子出发了。
然而,当地一位名叫梅尔乔·阿特亚加(Melchor Arteaga)的农民所提供的关于附近令人印象深刻的废墟的线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帮助引导探险队沿着安第斯山脉攀登了两天。
在到达顶峰后,他们看到了令人惊叹的场景。
宾厄姆在这里进行了两季发掘(1911-1912年和1914-1915年),在此期间,他拍摄并记录下遗址。
最初他认为这是传说中的比尔卡班巴,这个解释直到20世纪中叶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不过今天,学者们已经获悉这是 马丘比丘 。
它建于15世纪,主要是 印加皇室的夏季避暑高地 。
宾厄姆通过诸如1913年4月出版《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刊物,使马丘比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然而在今天,宾厄姆和他的伟大发现却仍然笼罩在争议之中,国际上围绕其从该遗址带回来在耶鲁大学博物馆展出的文物的所有权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位现实生活中勇敢无畏的南美洲考古学领域探索者在去世50多年后仍然占据头条,他那激动人心的生平甚至会让他的好莱坞翻版为他脱帽致敬。
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 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是19世纪这个伟大欧洲探险家云集的时代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身材魁梧,按照阿拉伯的习俗蓄着浓密的胡须,他凭借所取得的非凡发现以及多才多艺、充满活力的个性和坚定的意志,令大众为其神往。
贝尔佐尼于1778年出生在帕多瓦(Padua),后来动身到了伦敦,在那里 以表演马戏为生 。
在一次表演中,他以自身力量勇猛地扛起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 “人体金字塔”,收获了“巴塔哥尼亚参孙”(Patagonian Samson)的名号,这也使他有机会周游欧洲。
在开罗的时候,贝尔佐尼与伟大的瑞士探险家约翰·路德维格·布尔克哈特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也正是这段友谊改变了贝尔佐尼的命运。
事实上,这让他认识了新上任的英国驻埃及总领事亨利·索尔特(Henry Salt)。
为了丰富欧洲的博物馆收藏,索尔特和他的法国同事贝尔纳迪诺·德罗韦蒂(Bernardino Drovetti)召集了许多欧洲探险家来埃及,让他们在这里 搜寻文物 ,甚至可以说是 掠夺 。
1816年,这位领事给贝尔佐尼分配了他探险生涯中的 第一个“考古”任务 :搬运拉美西斯二世祭庙遗迹中一尊巨大雕像。
这尊雕像位于尼罗河西岸,靠近卢克索(即底比斯古城)。
法国人和布尔克哈特本人曾多次试图搬运,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个机会对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来说是极度诱人的,因为这件物品会给他们的收藏增加相当大的价值。
贝尔佐尼以他一贯的热情来对待这项工作,尽管他在这个领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
当他到达卢克索时,他招募了一队当地人来帮助他运送这座沉重的雕像。
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贝尔佐尼的手下 仅用两周时间 就把雕像从神庙搬到了尼罗河岸边。
他们采用了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工具: 绳子和滚木 。
载着雕像的船沿河而下,雕像最终于1818年抵达伦敦。
在等待船只抵达卢克索时,贝尔佐尼决定执行另一项任务, 向南前往阿布辛贝神庙的探险 ,这个遗迹几年前由他的朋友布尔克哈特发现。
当时拉美西斯二世的大型神庙几乎完全被埋在沙子里,入口也被掩埋。
这位法老的巨大雕像装饰着正面,但只有最上面的部分是可见的。
1816年9月,贝尔佐尼来到这里,希望能在神庙里找到令人惊叹的宝藏。
但是技术上的困难和缺乏资金迫使他暂时放弃了这个项目。
1817年7月,贝尔佐尼带着两名英国海军军官伦纳德·厄比(Leonard Irby)和詹姆斯·曼格斯(James Mangles)以及秘书亨利·比奇(Henry Beechey)回到阿布辛贝,重新开始工作,并终于设法在1817年8月1日早晨进入了神庙。
尽管酷热难耐,他们还是仔细勘察了这座神庙,发现了巨大的 俄塞里斯石柱 和神庙墙壁上 精细的浮雕 ,但这并不是他们所渴望的。
在对阿布辛贝神庙进行第一次视察之后,不知疲倦的贝尔佐尼回到了卢克索。
他想要探索帝王谷,1816年,他已经在那里发现了法老阿伊的坟墓。
1817年10月18日,贝尔佐尼的人在山谷中挖掘时,偶然发现了一座无名墓葬的入口。
他发现了 塞提一世(KV 17)的墓葬 ,这是帝王谷中极大、装饰极其华丽的陵墓之一。
贝尔佐尼写道:“我会把这一天称为幸运的一天,或许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好运)给了我这种满足感和极度的喜悦,这是财富所买不到的。
发现了长期以来苦苦追求的东西, 向世界展示一座新的、完美的埃及古代遗迹,这是一种乐趣 。
” 他在坟墓里找到了一些壁画,并将其中部分运往了欧洲各大博物馆,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塞提一世之墓至今仍被称为 “贝尔佐尼之墓” 。
当这位富有进取心的探险家决定搜查吉萨 哈夫拉金字塔 的内室时,他的名声注定变得更加响亮。
从规模上看,第四王朝法老的金字塔仅次于胡夫金字塔。
在13世纪,一位阿拉伯旅行者曾对它进行过探索,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冒险进入这座陵墓的中心地带。
贝尔佐尼的这项任务也取得了成功。
1818年3月2日,他借着火光进入墓室,呼吸着几个世纪以来从未改变过的陈腐空气。
按照惯例, 贝尔佐尼将他的名字和日期刻在了墓室里 ,为他的发现留下了永久的记号。
贝尔佐尼在埃及继续其他探险,并取得更多的发现:在红海沿岸发现了托勒密时期的贝列尼斯-特罗格罗迪卡港(Berenice Troglodytica);从菲莱(Philae)岛找回一座方尖碑;成为 第一个看到巴哈利亚绿洲的欧洲人 。
1819年,他离开埃及,回到欧洲,记录下他在法老土地上的冒险经历,出版了《关于埃及和努比亚的金字塔、寺庙、坟墓的发掘行动及近期发现》一书。
在伦敦和巴黎还举办了展览,贝尔佐尼在埃及4年工作期间发现的重要文物都向公众进行了展示。
贝尔佐尼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富有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固执而进取,他身处在埃及古物学尚未成为一门科学的时代 ,在埃及古物学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
1823年11月3日,他在贝宁(Benin)的一个小村庄去世,当时他正试图完成他生命中又一个新的冒险——探索传说中的城市廷巴克图(Timbuktu)。
[意] 马克·罗塞(Mark Rose) [比] 埃蒂 ·博恩-穆勒(Eti Bonn-Muller) [意] 乔治·费雷罗(Giorgio Ferrero) 2020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霍华德·卡特 除了以上两位传奇而又备受争议的探险家以及他们的伟大发现之外,霍华德·卡特以及他对图坦卡蒙墓的探索发现,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考古大事件之一。
卡特于1874年出生在英格兰。
他以艺术家的身份来到埃及,在埃及探索基金会的指导下执行考古任务时,只有17岁。
他在与一些杰出的考古学家合作的过程中,以及在参与一些神庙、遗址的发掘工作中,很快就掌握了 埃及古物学的技术和秘密 ,并习得了 扎实的训练和实地经验 。
1899年,年仅25岁的卡特被埃及文物局任命为 上埃及文物总督察 。
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包括安排将1898年由一名法国埃及古物学者维克多·洛雷(Victor Loret)在帝王谷的阿孟霍特普二世坟墓中发现的王室木乃伊运输至开罗。
而帝王谷也成为卡特余生所痴迷的一个地方 。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那座帝王谷中开展自己的发掘项目,能够实现像洛雷一样的发现。
1907年,他遇到了一位富有的英国贵族—— 卡那封伯爵 (Lord Carnarvon),爱德华·曼德尔·赫伯特(Edward M. Herbert)。
赫伯特 得到了在帝王谷发掘的特许权 ,两人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卡特的梦想是找到图坦卡蒙的坟墓 。
图坦卡蒙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第十八王朝法老,生活在阿玛纳王朝末期。
这位法老的名字被刻在埋藏于帝王谷中的一些物品上。
然而,尽管进行了长期的系统而细致的发掘工作,他所期望的结果也并没有出现。
1922年夏天,卡那封伯爵决定下一季之后就会 终止资助这个项目 ,这将是卡特最后的机会。
卡特于当年11月1日再次展开挖掘,他锁定了一块面向拉美西斯六世墓入口呈三角形状的区域。
陵墓工人的屋棚遗迹已经陷没在了沙土中。
这个地方似乎很有希望,它离每天引领游客游览帝王谷的小径太近,还未被探察过。
11月4日,卡特的团队在岩石中发现了一个台阶,就在其中一间茅屋的正下方。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有16级台阶被发现,它通向一扇被严密封闭的门。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卡特在这座山谷中 发现了一座未被发掘的坟墓 。
帝王谷是一个不寻常的聚会地点,但是为了庆祝图坦卡蒙陵墓的发现,茶点还是出现在这里,以慰劳考古团队成员。
11月6日,他在英格兰给卡那封伯爵发了封电报。
11月23日,卡那封伯爵和他的女儿伊夫琳(Evelyn)在帝王谷与卡特会合。
美国工程师阿瑟·卡伦德(Arthur Callender)赶到现场协助行动。
这扇封闭的大门在古代曾被打开并重新密封过,上面清晰可见封印和图坦卡蒙的印章。
在门的另一边,卡特发现了一条满是碎石的下行过道,到11月26日已被清理干净。
那天,卡特在过道尽头那扇密封的大门上开了一个洞,第一次看到图坦卡蒙墓中令人惊奇的宝藏。
虽然它在法老时代曾被盗墓者闯入过,但并没有像山谷里的其他陵墓一样被洗劫一空。
事实上, 这位法老的陪葬品库几乎完好无损 。
葬礼床 这一惊人发现迅速传播开来,帝王谷瞬间挤满了记者、好奇的旁观者和当局人员,他们都前来围观清理这些文物的过程。
卡特处理这些文物时非常小心翼翼,其团队共花了8年时间才清理出墓中 近3500件物品 。
在此期间,这些出土物被编目、拍照、修复,最后被运到了开罗博物馆,如今在那里可以看到这些珍品。
墓室的第一部分是前厅,里面满是随意堆放的物品:战车、葬礼床、木箱和器皿、武器、雪花石膏罐、椅子和凳子、珠宝以及衣服。
其中最珍贵的物品无疑是国王的金色王座,其椅背上有年轻的法老和他的妻子安克姗海娜曼(Ankhesenamun)华丽的浮雕像。
在1927年至1928年间,堆放在前厅不远处一个耳室的物品被移走了。
前厅内还有一扇封闭的门,两侧立着两尊图坦卡蒙木雕像。
这扇门于1923年2月17日被正式打开,显露出里面的景象。
这座陵墓唯一一处有壁画的就是这间墓室,它几乎完全被用镀金木头建造的木椁占据着,里面装有法老的石棺。
墓室通向最后一个房间—— 宝藏室 ,那里堆放着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物品。
这些物品中有一尊雕像,描绘的是伏坐在木箱上、胡狼形象的阿努比斯神。
在一个镀金的木制圣体龛里发现了4个装有法老木乃伊器官的雪花石膏制容器,即卡诺皮克 (Canopic)罐。
从1924年到1925年,墓室成为卡特和他的团队日夜忙碌的地方,但那也是其中一段最微妙的岁月,艰难、谨慎与激动相互交织着。
卡那封伯爵于1923年4月去世,未能在这一工作的关键阶段提供帮助,既而助燃了“ 法老的诅咒 ”这一传说。
《伟大的考古学家与探险家:31个揭秘历史的考古传奇》 [意] 马克·罗塞(Mark Rose) [比] 埃蒂 ·博恩-穆勒(Eti Bonn-Muller) [意] 乔治·费雷罗(Giorgio Ferrero) 2020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全面了解世界古文明宝藏的百科全书 涵盖人类历史上 31个重要的考古发现事件 ,汇集 250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手绘插图和文物图片 ,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呈现发掘与探索的史实、秘辛、成果和伟大意义,带我们足不出户遍览这些古文明遗迹,堪称是一部 全面、权威的古文明百科全书 。
☾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极简传记 集中呈现 24位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传奇人生 ,带我们重温他们那些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发现时刻”,领略考古、探险的独特魅力,是 历史、考古、探险爱好者的必读经典 。
☾专业作者背书 原版引进自 意大利白星出版社 ,由 三位考古学、古物学专家 倾情撰写,汇集海量史实资料及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以小说般的讲述方式进行呈现,专业性与可读性兼具,成就 值得珍藏的古文明巨著 。
延伸阅读《尘封的盛世:探寻古代文明的无价宝藏》 [意] 阿尔贝托·西廖蒂 (Alberto Siliotti)主编 2019年6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这是一本博物馆级的 全球“古墓发掘档案” 。
全书以地域为线索,介绍了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著名的古代墓葬遗址和其中出土的文物、艺术品。
通过 12位 不同领域专家的解析,以及 数百张高清实景照片 ,引读者为遗址和墓葬的发掘而惊喜,为尘封宝藏的出土而赞叹;同时,也让读者更能感悟不同文明对生与死的理解,领略人类文明的多彩神奇。

博物馆中的展品来源途径都有哪些?

博物馆藏品收集的主要途径: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 征集、社会调查征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拨等等。
考古发掘:考古发掘品是人文科学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通过田野考古发掘获得。
田野采集:田野采集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自然之部征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获得自然标本的主要途径。
民族学调查:民族学调查是收集民族文物的主要途径。
深入民族地区,实地调查征集是主要的工作方法。
社会调查征集:我国有着私人收藏文物的传统。
民间流散着许多文物珍品。
因此,加强社会征集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革命文物、近、现代文物,更是广泛散存在各地私人和机关团体之中。
对于这些文物,尤其应当引起重视。
收购:收购,是博物馆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换取私人收藏的或文物商店的文物、标本。
接受捐赠:博物馆接受机关团体或私人的捐赠,是藏品征集的又一重要途径。
我国和世界不少博物馆由于收藏家的捐赠而大量地丰富了藏品。
交换与调拨:交换是博物馆之间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双方的藏品以有易无。
一般是以本馆藏品中的复品或与本馆性质不相适合者,去换取本馆所需要的藏品。
接受移交:这指的是博物馆接收公安、海关、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的,在一定条件下移交的文物(标本)。

我国珍贵历史文物(如秦兵马俑)另一个的资料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
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
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撞,工程十分艰难。
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
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
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
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
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桶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捅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
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
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
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
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
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
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
每列8乘,共有8列。
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
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
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
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
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
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
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
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
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
”《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
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
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
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
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
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文化遗产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个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
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
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 距西安36公里, 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
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顶部略平, 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 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 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
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外国寻宝者苦心研究史料,意外发现我国海底宝藏后,结果如何?

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莎士比亚

这些年我国媒体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影视剧也越来越多样化,各种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个题材就很吸引观众的眼球,那就是“宝藏”,说起影视剧中的“宝藏”,那一样东西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藏宝图”,这地图就相当于现在导航,根据这个,你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对于那些一心寻找宝藏的人来说,“藏宝图”的存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了。

中国海底藏巨大宝藏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既然拥有这种题材的影视剧,那在现实中一定就有活生生的素材了,很多人则关心的是埋藏宝藏的地点,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在现实中也有宝藏,中国有这么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那些宝藏能藏在哪里呢?山上?古墓?,其实这些都不是,中国古代的宝藏,现在保存最完整的,而且数量最多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故宫,一个就是海底了。

中国南海的宝藏和黄金数量,要说是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一点也不为过,其实这么说,并不是简单的过过嘴瘾,而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在古代时,这里战乱和贸易频繁,再加上海上运输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然灾害,所以南海的这片海域底下有大量的古代沉船,只要打捞上一艘沉船,里面通常都会有大量的宝藏和黄金,数量和价值相当于10个古代贵族墓葬中的宝藏之和,所以在那边有一个说法叫做“一船十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两大难题让人们对宝藏望而却步

不过要寻得这些宝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容易的话,那还不得被抢疯了?首先南海区域是很大的,宝藏的具体位置就是一个大难题,想要确定宝藏的具体位置,那就要用到上文提到的“藏宝图”了。而这里所说的“藏宝图”其实是古代地图和现代地图,两者结合来分析,有很大的概率可以确定宝藏的位置,虽然不是大家脑海中认为的那种充满神秘感的藏宝图,但古今地图一结合就起到了“藏宝图”的作用了。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打捞的问题,就算分析得到了宝藏的位置,但是打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水下考古难度系数很大,潜水员不仅要潜入到几百米的深海区域,还得做一些探测工作,然后确定了文物的价值之后,在用大型的打捞船将沉船打捞上来,这个过程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危险系数以及花费的成本也很高,正因为这两点原因,南海中即使有大量宝藏沉船,也没人想打它们的主意。

有人大概的统计出了南海沉船的数量,大约有2000多艘,至于其中的文物数量,还不能完全统计,不过有人分析如果将这些沉船和文物全部打捞上来,数量一定远比故宫还要多,面对这么庞大的诱惑,自然不是人人都能拒绝得了的,虽然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但依然有人决定试一试,只有试过才有可能单车变摩托,如果不试,那任何可能都不会有,有一位外国人在听说后,就决定到南海一探究竟。

外国寻宝者苦心研究我国史料

这个外国人叫做迈克·哈彻,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勇气,除了南海的巨大宝藏的诱惑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身份,他是一个职业寻宝人,可能经历的比较多,所以,对于自己比较自信,迈克·哈彻在1940年出生,小时候的他就对宝藏非常感兴趣,并立志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寻宝人,他无时无刻不想象着自己拿着藏宝图去寻到各种宝藏,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成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而且也可以迅速变成富翁,他也一直在为他的这个目标而努力着。

1970年,30岁的迈克·哈彻成立了自己的海洋打捞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寻宝,他还聘请了很多考古专家,整天在图书馆中研究和分析古代的航海地图和历史资料,因为这些对他来说,就是寻找宝藏的一个重要东西“藏宝图”,只有将它们研究透了,宝藏才会找到,在一番研究之后,他发现海底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库,在后来的很多年,他成功在海底打捞出了80多艘沉船,而且获得了了很多的宝物,哈彻这个名字也开始闻名世界,他因为“战功”显著,甚至还成为了最有钱的“海洋探险家”之一,后来在听说南海的宝藏也非常巨大,所以他自然就将目标放在了中国的南海。

文物流失国外

于是哈彻搜寻中国南海历史资料,潜心研究,终于在资料中发现了当时有一艘沉船叫“泰兴号”,而且据史料记载,这艘船当时除了上千乘客之外,还载了100多万件珍贵的瓷器,但因为中途触礁,不幸沉没,在证实了这件事之后,哈彻迅速行动,成功将找到这艘古船并打捞了上来,打捞上来之后,他果然在船上找到了多达35万件珍贵瓷器,经鉴定后,确定这些瓷器都是中国清代的德化瓷器,哈彻立刻进行了拍卖,最终赚取了3000多万美金,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2亿多。

专家加速发掘,避免更多文物流失

因为文物是中国的,而哈彻的行为自然属于盗窃行为,但当时没有明确的法律来确定哈彻的行为就是违法的,所以中国人也只能吞下这个苦果,现如今“泰兴号”中有多达10万件瓷器也都收藏在中国的博物馆中,但这些都是一些爱国人士花重金从老外手里买来的,并且是无偿捐给了国家,而国外盗宝者的这些行为,也提醒了中国的考古专家加速发掘中国的宝藏,好好保护它们,不要再落在外国人的手中。

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奥尔丁顿

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南海地区也打捞起来很多沉船,包括“黑石号”、“南海一号”、“华光礁1号”等等,在这些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瓷器、黄金,有唐代的、有宋代的,总之这些宝物没有再落入外国人的手中,试想如果中国没有及时行动,那国家的损失将会更大,而我国对历史的研究也会更加艰难,对于这些文物,一定要妥善保管,对于这件事,大家如何看待呢?记得点赞和留言哦,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莎士比亚语录》

人的发现的历史溯源

文艺复兴时期始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之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
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演进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发展的时代,而这些领域的成就均超越了伟大的古文明。
中古时代的许多成就为这个象徵重生的的时代作出贡献。
其中一项是恢复对学问的兴趣,牛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于1264年,到了1400年间,欧洲境内便有超过五十所大学。
原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文献被翻译成拉丁文,透过这些古老文献,教育和辩论的风气得以助长。
欧洲人在圣地、西西里和西班牙等地均与阿拉伯人有所接触,并藉此重新发现许多宝藏,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著作即为一例,一直到十九世纪都是欧洲人的标准数学教材。
阿拉伯人也传播了新的数字体系、小数点的观念和零的观念,而这些观念都是在印度发展出来的。
到了1450年左右,学问的传播速度更随着印刷机的发明而加快脚步。
第二个重要贡献是生活水准的提升,尤其在意大利的大型商业城市。
十字军东征令欧洲人眼界大开,得以一窥东方的财富,尤其是丝绸、香料和棉。
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斯和其他城市的商人,都争相取得欧洲与东地中海之间的贸易。
这些商人从商业活动中累积了多余的财富后,便开始以艺术来美化自己的家乡和城市。
雕刻品、绘画、建筑、音乐、诗歌和文学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展现有趣的主题,超脱了从中古时代起就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的宗教题材。
它们普遍描绘日常生活、骑士故事、和冒险情节,欧洲的文化因而变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随之减少。
技术的发展亦得到更新,更有效的商品与服务应运而生。
制造、农耕和贸易都得到改进,大幅超越古代的成就。
对利润的欲求鼓励了创造和探索。
随着衰退中的贵族不断消失,中产阶级的商人和工匠开始争取能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等的政治权力。
到了1500年代,欧洲国家已经在许多重要科技上领先世界。
欧洲人透过对世界的探索、寻找贸易路线、新教徒的宗教改革和欧洲本身不断的政治竞争等释放活力,也让这个区域在几个世纪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 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15世纪后期起,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
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
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
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
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
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三代时期。
商周之际,原来神灵崇拜风气浓厚的殷商宗教社会在周代逐渐产生出理性思想,有了“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乃至“天不可信”等观念,周公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敬天爱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思想,这些便是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雏形。
到了春秋时期,自然天道观进一步发展,孔子的“仁”、“智”、“泛爱众”、“君子和而不同”等等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或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刊发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同时,本网站不对所刊发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进行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文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